光伏产业,作为绿色、清洁的能源代表,近年来在吕梁市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企业引领以及“光伏+”开发模式的共同驱动下,我市光伏产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55个,总规模达到333.95万千瓦。其中,集中式风电装机163.8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装机21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110.5万千瓦,分布式扶贫光伏发电装机38.6万千瓦。此外,还有15个在建项目,规模合计127.5万千瓦。

政策扶持为光伏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有效降低了光伏项目的投资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成立县级资产管理委员会,明确光伏扶贫电站的各项权益,确保资产安全并发挥长期保值增值效益。此外,我市还狠抓规划补短板,科学谋划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为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助力光伏产业提质增效。国网汾阳市供电公司依托营销系统光伏四可应用,实现了光伏负荷监控精准到户,为智能配网建设奠定基础。临县则利用其光照条件优势,引进了100MW农光互补光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土地复合利用和农作物种植与太阳能发电的互补。同时,我市还加快了绿电替代的步伐,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了绿色清洁、智能稳定、多元互补的电力供应体系。

企业引领推动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我市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强政企合作,共同推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水县55MW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与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分公司等开发企业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后,取得了显著进展。孝义市则采用了政府引导补贴+企业投资建设+脱贫人口受益的“2+1”模式,实施了脱贫户屋顶光伏项目,实现了脱贫人口长期稳定增收。

“光伏+”开发模式拓展光伏产业应用领域。我市积极探索“光伏+农业”“光伏+风力发电”“光伏+扶贫”“光伏+环境治理”等多元化应用模式。石楼县利用光伏电站高支架下的土地种植油牡丹,实现观赏与增收的双重效果;中阳县则投资建设了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与光伏发电项目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体系,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兴县通过光伏扶贫电站惠及了众多脱贫村和脱贫户;柳林县和交口县则利用光伏发电项目与生态恢复、绿色农业种植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清洁能源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相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光伏产业的应用和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的吕梁力量。(记者 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