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商人独揽北京城干鲜果行的概况

岳寿椿

一、山西商人经商的历史

要想了解文水商人在北京城干鲜果行经商的概况,就必须先弄清山西人经商的历史。山西在历岁上文武人才辈出,显赫全国,特别是晋阳古城乃几代王朝建都之地,因此有帝王龙城之说。北宋立国为统一全国,三下河东才消灭了北汉,挟狠火烧、水灌晋阳城,潘仁美在唐明镇新建太原城,因嫉狠山西人而筑成丁字街借以斩断龙脉。从此,赵氏王朝在军政权位上对山西人谨予重用,在这种政治压力下,山西人不得不改弦易辙,另谋生活出路而经商为业。

自北宋以后,山西人到外地经商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特别是到明洪武年间,山西冶铁业的发展,以及万历年间盐业、丝纺织业、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刺激了山西商业的兴盛。为了货物的输出输入,资金的流通,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清朝时期,山西商人甚至远走海外(因山西商人善于经营理财,勤俭致富,发绩奇殊,而闻名全国)。

山西人外出经商,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各走一路,各经一行,如晋南人立足于西安、兰州、宁夏;晋北人掌握了内外蒙古的经济,有“东口至西口,喇嘛庙至包头,卡图库伦也要走”之说;祁县、太谷、平遥的票号操纵了全国经济命脉,又有“汇通天下”之称;灵石、介休人的古董、当铺,人称“神眼金晴”;汾阳人的丝绸、颜料行京津驰名;交城的皮毛商在华北可称谓“巧夺天工”;“北京城的干果行没有文水人就得关门”。这些情况说明山西人在全国商业界的重要性和历史性。

二、文水商人在北京干鲜果行经营的概况。

一九○○年八月十四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城内大多数商业关门,商人逃避一空,当时我祖父因家贫,回家无法生活,就和另外两个伙计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北京看柜摊子。当洋人攻入城内,从十六日到十八日公开抢劫三天,他们藏在厨房灰炕下,听到有中国人说话的声音,才敢出来。当时洋人虽然停止了杀人抢劫,可是这伙野兽找不到吃的,即使找到米面也不会做饭,就让我祖父(当时在北京东华门聚庆奎当伙计)为他们做饭,这样把店铺给保存下来,事后店东家因我祖父守柜有功,才当上了掌柜,并顶了二厘永远股分,从此家里才过上小康生活。我父亲、叔父都到过北京住过干果店(中途回家务农),就是我的两个弟弟都是十四、五岁就到北京的信义源,通瑞祥当了小伙计,直到解放。就按我家来说,从记忆算起,就有四代在北京干果行经商的家史了。

据文水冀周村七十八岁的武吉寿老先生说,他是北京“义聚昌”的掌柜,这个字号是冀周村武兴隆全族的股东。早在明朝,他们的老人是锡匠,在北京城做锡器,后来赠了点钱,开始摆干鲜果摊子,满清入京才发展成商店。其它老字号也都是由摊贩发展起来的。也有一些是一开始就是集股经营,股东多数是祁太人,后来有部分是旗人,仅两千两银子的资本就有几家。

干鲜果行最兴盛时期,是从慈禧太后执政起,最出名的字号,如菜市口的广益公,东华门的聚庆奎(我祖父住的字号)和同泰实,因这些字号都是做的皇宫和各亲王府的生意,柜上的人拿着皇宫发给他们的出入牌执,把玲珑美味花样悦人的糕点果品送进皇宫王府。这些字号的掌柜们也结识皇宫王府的达官贵人、执事太监,字号的地位相应提高了。例如有的字号在社会上发生了民事纠纷或违犯交通事故,被当地巡警衙门扣住人,只要求助于“聚庆奎”给宫里挂个电话,衙门就会把人放出来,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民国,北洋军阀盘据和日军占领北京期间,从前做皇宫王府生意的字号就逐年江河日下,生意的中心就移到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地区。如前门的“同三益”、“福聚德”、“同泰德”、“信义源”,后门的“聚盛昌”、“聚盛公”,大栅栏的“聚顺和”、“长盛魁”、“永顺信”、“源信昌”及著名的批发商,如“义聚隆”、“义聚昌”、“瑞义祥”、“同瑞祥”、“隆景和”,还有后来居上的东安市场中的“稻香村”,西单的“桂香村”,这都是应运而起较著名的干鲜果店。这些字号的人员都在三、二十个人,连同一、二十个人的小字号,全北京大概有一百多家(两三个人的摊贩还不在此数)。这些商号完全由文水人经营。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当时北京城还组织了一个干鲜果行同业公会。解放前此会著名执事人,有岳村的刘俊卿、李玉珍,孝义镇的柳子润,北张村的陈忠甫等,这些都是干鲜果行的实权人物。

为什么文水商人能在北京控制干鲜果行吗?据文水岳村七十三岁的粟俊老先生谈,这首先得了解干鲜果行的性质,干鲜果行是以南货海味干鲜水果、蜜饯罐头、糕点糖品为主,外加付食杂货,在旧社会是商业界的下等行道。有钱人的子弟住的是票号茶庄、绸缎铺,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住这一行,不要底垫,只要能赚得吃饱肚子就行,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粗通文字就行。能写会算的培养三年后到账房,口齿流俐善于交际的培养跑外揽买卖,脑筋反映快,口算熟练善于应酬就练习站柜台,就是文盲也有用处,手巧心灵的到加工部学徒,到蜜饯、罐头、糕点看仓库,笨才也有活儿干,如担挑、肩扛、拉车送货(一皮车拉两千斤)。所以说,住干鲜果行,首先得能吃苦、肯卖力,这是文水人的第一条件。

其次,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是文水人的第二个条件。当小伙计从进柜的第一天起,就得给掌柜们提茶壶、倒便壶、铺床叠被,到厨房打下手,一直干到新徒工来了为止,即能量材而用。如让你当写账、跑外、站柜台,必须在每天晚间上门吃饭后,在顶生意的掌柜的监督下,练习写毛笔字,打算盘,背诵斤称流法,小九九,货物价码,掌秤要诀(一秤即准)包货手法,商品陈列美观,一直到半夜。所以说,“三年要熬出个学徒工,好比投胎另转生。”

其三,负责任,服务态度好,以礼待人。从早上店门打开,不能顶走一个上门客,哪怕理两个铜板的生意,要笑脸相迎,笑脸相送,百挑不厌,童叟无欺。跑外的每天必须揽回能养活六个人以上的生意,送货上门,货真价实,决无漏洞,更不能堵绝一家老顾主,否则即赔礼道歉,取消跑外资格,并且做到耳目灵通、信息灵通。

当掌柜的要每早上市,掌握信息行情,就市做买做卖,做到商品流通绝不积压,掌握时令,啥能赚钱就卖啥。除正品外,冬天的糖炒栗子,夏天的冰激凌、西瓜,做到样品多种、可口美味,既能多赚钱又可多推销。如瓜子一项就有五香瓜子、酱油瓜子、油闷瓜子、甘炒瓜子、甜干炒瓜子;如桃仁能做桃酥、桃粘;如蜜枣有金丝蜜枣、松仁蜜枣。冰糖也按大块、中块、小块,糖沫外包其它物质制做各种小食。甚至于冬天卖手提火炉,夏天卖雨伞、雨靴,只要能赚分厘就集少成多。

商人是以赚钱求利为本,但必须求之有道,即讲信用。做生意一言为定,或赚或赔绝无悔意,如文水岳村岳昆湖在干果行专跑糖业,因他一生钻研糖的来路与质量,全北京糕点业都相信他经手的糖。南方来糖的货主更相信地评定糖的等级、价格,按货成交,或先进货后交款,双托两家,岳昆湖的跑糖业垄断了北京城。由于干鲜果行是贫寒子弟住的卑贱行道,即使当了掌柜的也从不骄傲,遇上什么困难也能克服,所以北京哈德门大街道“东利顺”的掌柜岳大湖聪明能干,富有经营能力,十九岁就破格当了掌柜而轰动了北京城。这就是当时文水商人所具备的第四个条件。

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住干鲜果行商的人特色,也是当时文水商人所具备的第五个条件。学徒工前三年赚个饱肚子,还得垫衣服,年终给八元零用钱(买鞋袜手巾用),后三年量才而用,成了二把道。伙计年终给十至十二元,过年过节没有新衣服,就得在节前夜里,把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在厨房里烤干,第二天节日穿上,听掌柜的吩咐,向师兄们借上个大褂,到介绍人柜上拜节叩头。就是这六年的微薄的工钱,柜上也不准你随便动用,等到六年头上第一次回家,才如数拿出来,做为回家探亲的费用,如表现不好,店里随时向介绍人提出辞退出号。顶生意的掌柜,每年赚二十四元到六十元的工资,也一律存柜不得动用,无形中作了柜上的资金周转金。这虽然是一种剥削手段,但也是柜规,人人一律对待,这样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风尚。如掌柜的穿的棉袍破了,他也舍不得花上两个铜板补一下,而是用浆糊糊住,等三年回家再补。我祖父当了掌柜三年一回家,还要到文水西山坡割山柴,等再三年回家来柴还烧不完,由此可见一斑。

文水商人给山西省赚进外汇的情况。文水县在北京干鲜果行的商人,以孝义镇、北张村、武家寨和岳村人为最多。以岳村为例,解放前全村有六百多口人,在干鲜果行的就有一百二十多人,全县估计在两千人以上。如前门“聚顺和”三年一开薪(工资和分利),顶头掌柜的能开一千九百两白银,合两千七百元(一个顶头掌柜一般能开两账,即六年,以后就告老赚养老金),其他二、三掌柜,每年赚六十至八十元,三年开薪可得八百到一千元,剩下顶生意的三年能开二、三百元,二把道能开一百元左右,学徒工小伙计三年能开五十元上下。他们是年工资低而买卖赚了钱,三年头开薪分利馈送大,而等级距离悬殊。如生意不好就赚不上分利馈送了(顶生意以上的人得分利,一般二把道学徒工只赚馈送)。

全北京以一百家像样的干鲜果行计算,平均一百个顶头掌柜三年能赚二十万元,有二百个二、三掌柜能赚十六万,有四百个顶生意的能赚十万元,有六百个二把道能赚六万元,七百个学徒工能赚三万五千元。总共三年平均从北京寄回文水县约六十万元左右,对文水的经济是很大的促进。(以上是七七事变前按银元为标准计算)

(作者岳寿椿同志是文水岳村人,其曾祖父就在北京干鲜果行经商,祖父岳盛茂在北京东华门“聚庆奎”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