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三红张景云

文堂 逸民

张景云,著名晋剧须生演员,艺名十三红。一八九五年出生于张家口的一个富豪世家,十三岁上因遭继母虐待投师学艺,先后在晋剧锦利园、万福园、荣利园三家大戏班充任正角须生二十余年。娶文水神堂村郭巨康之女郭金玉为妻,在岳父门上安家立业,未生育子女。一九三一年春病故于神堂村,终年三十六岁。

张景云是“以师带徒”学的戏,他有两位师傅:一位是著名丑角鸡毛丑(姓杨,名字不详,住家神堂村);一位是台上红(任恩宏,神堂村人与杨系金兰兄弟)。杨任二位师傅待景云如亲子,更为杨师掌上明珠。一向是师徒三人同台演出。在赶台口时,师徒们座一辆轿车,景云座在车棚里,二老师坐在车棚口,生怕别人抢走他的宝贝徒儿。后来杨师年迈不能唱戏了,仍跟随他的“娃子”景云东闯西荡。可见其师徒关系的融洽。

张景云,主攻须生,兼长老生。他演唱技巧高明,善于控制气息,行腔有三回发转之妙。直至今天有些看过十三红戏的老年人,都赞声不绝。他们说:十三红扮相好,嗓音亮,唱起来柔中带刚,吐字清楚,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听起来怪入耳。他不仅能在平板、流水板上博得观众的叫好,而且在一些二性板上也能得到人们的喝彩。如在《下河东》一戏中的赵匡胤,在上关之后刀桃玉带的四句二性,每次都要开花。他不仅演正角戏能得到人们的称赞,就是演配角戏也要博得观众的鼓掌。有一年正月初五太谷商号唱开张戏,因十三红迟去了一天,罚了一出“三娘教子”,景云扮老薛保,就这么一个配角,十几句唱腔,博得三四回叫好。

张景云戏路很宽,既能演《芦花》、《斩子》、《天水关》、《二堂舍子》等唱功戏,也擅长《金沙滩》、《反唐邑》、《下河东》等靠架戏。他演唱《芦花》由于有受继母虐待的亲身体会的演唱“儿跪到……”一场时,眼中滚滚落泪,致使观众身临其境,无不以手绢擦自己的眼睛。他不仅栩栩如生塑造了闵德仁、诸葛亮、赵彦昌等文人形象,而且也惟妙惟肖地塑造出杨令公、伍子胥历史名将以及赵匡胤走马皇帝。

张景云做戏认真,一丝不苟。他在《反唐邑》一戏中扮伍子胥,他的一招一式的动作,一言一语的道白,能使观众感到伍子胥是一位有胆有识,悲愤交集、具有反抗性的大将。他在《下河东》一戏中扮演赵匡胤,手提盘龙棍,走三步倒两步,一摇一幌的动作,会使观众觉察到赵匡胤已经年迈,不能比“二十年小”的英雄。民国十九年荣利园和锦利园在上河头唱对台戏时,张景云演出《反唐邑》,锦利园的正角须生盖天红(王步云)主动要求给他当配角取老苍头(家人),从中吸取营养。当年有位著名小生演员周瑜生(孙福娥之师)曾这样说:“全晋阳川只有三个半唱戏把式,三个把式是田贵旦、十三红、狮子黑,半个把式是三儿生(因他唱小生不会翎子功)。”这个评价不一定妥当,但也说明张景云在晋剧界的声望之大了。

那时每到冬季戏班没有台口,张景云回到文水神堂村,村里闹票儿,只要票友一请他就到场,不论和谁,都能一起唱戏,也不管乐器音高音低,都能随音唱乱弹。神堂的老年人们说,十三红在村里一点架子也没有。

当时,张景云的声望确实很大,然而随着他的声望的提高伴随着的却是死神。那时演戏是一天三开场,每场都有他的戏,三场之外,如果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再点出他的戏,还得再唱。如刚演完《下河东》,若有个财主在戏牌子上贴个红纸条,上写“十三红的下河东”那就不卸装再演。这样的苦累,怎能受得了?身体支撑不住,便学会嗜好,借助鸦片之力。久而久之,使他身患肺病,一九三一年春在交城最后演了《取成都》,他扮刘璋,他在身背一个黄包下场之后,再没有登台演出,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张景云有名徒弟,名叫韩俊山,小名有富则。解放后任汾阳鼓锋剧团团长。韩开始给张赶车,后收为徒弟,因而人们称他“赶车十三红”。他的唱腔在某些方面有其师之风味,但由于景云去世太早,致韩没能继承十三红的全部艺术。

(此件根据神堂村晋剧老艺人任荣茂、票友任宽如以及一些看过十三红戏的老年人讲述编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