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十场),文水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凤昌: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县市区专场第十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文水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孟兰生介绍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文水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成坚,文水县政府副县长宋国刚,文水县政府副县长张雪娟。
首先,请孟兰生县长作介绍。
文水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孟兰生:
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与各位媒体朋友交流分享。首先,我代表文水县委、县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文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水是革命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体现在四个“坚持”: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激活改革动力,为产业升级换挡提速
我们着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聚焦工艺革新、装备升级和数字化管理,引导企业厚植创新基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比如:宗酒荣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锦绣大象农牧跻身“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又比如:12月初,我们与新华指数研究院共同推出的“新华·文水钢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正式发布,将全面监测文水钢模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迈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道路,持续提升“文水钢模”区域品牌竞争力。
我们着力让新兴产业“新枝结硕果”。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培育壮大优特钢、生物医药、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多个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比如:晋能科技的超高效电池组件走在全国前列,填补山西高端光伏制造领域的空白;路桥交通科技园主导研发的生态水泥获得省科技工作者双创大赛金奖并被交控集团列入绿色低碳技术清单和产品推广目录;金源煤化研发的浸渍沥青填补国内空白,在发展碳基新材料产业上迈出跨越式步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逐渐成为支撑文水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第二个坚持是坚持深耕三农沃野,为乡村振兴厚植根基
我们扬优势,努力让“农业强起来”。文水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这几年,我们坚定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产量连续30年保持在4亿斤以上,占到全市四分之一。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省级30户,数量均为全市第一。刘胡兰镇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了刘胡兰镇肉牛产业和开栅镇沙棘产业两个专业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我们补短板,努力让“农村美起来”。文水乡村建设历史性滞后,这是我们的短板。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投资4.9亿元治理252座黑臭水体,过去“臭水坑”摇身变成家门口的活动休闲场所。
我们破难题,努力让“农民富起来”。作为全省试点县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50多个县市前来学习,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在此基础上,因村制宜,探索出集体资产租赁、资金入股分红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六大模式”,2021年-2023年,村集体收入保持在5500万元以上,2024年可达到6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环境擦亮底色
我们打好蓝天保卫战,让文水的天越来越蓝。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抓好各领域各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22年下降15%,2024年7个月退出全省后十位,为历史最好的成绩,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
我们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文水的水越来越清。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七大工程,其中,治理农村黑臭水体的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正面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报道。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水质全部达Ⅲ类标准,候鸟戏水美景被央视报道。
我们打好净土保卫战,让文水的土越来越净。运用多种模式系统治理砂坑6000余亩,满目疮痍的砂坑基本复绿,推进综合开发利用。争取到“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试点地区”,打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
第四个坚持是坚持心系百姓冷暖,为民生福祉保驾护航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并连续增长,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为了让城乡饮水更安全,我们投资5.4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市政供水管网覆盖率达100%;投资1.29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39个村供水管网老旧问题,群众吃水便利性、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了让道路交通更便利,我们投资16亿元新改扩建了一批城乡交通主干道,升级改造了一批城区小街小巷,打通了“断头路”、疏通了“毛细血管”,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我们投资6.9亿元,高标准建成托育中心1所,维修改造新建学校204所,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9个、幸福小院46个、养老幸福工程1个,中医院完成异地新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全覆盖,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回顾过去,文水风光无限;注目当前,文水生机勃勃;展望未来,文水前景广阔。我们诚邀各界朋友莅临文水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明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宽松的环境,与各方有识之士真诚携手、互利合作,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情况,接下来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凤昌:
感谢孟兰生县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请要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
《经济》杂志社:
我们注意到,文水县多户企业获批省级重点产业链以及市级985重点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同时还获得了市级肉牛、钢结构钢模板专业镇的授牌,请问文水在推进产业链、专业镇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文水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孟兰生:
感谢您的关注!近年来,文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开发区建设为抓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特钢、白酒、制造业、碳基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六大基地”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引导传统产业“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以肉牛、钢结构钢模板、沙棘专业镇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整体跃升。以市级钢结构钢模板专业镇为例,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我们组建了行业协会,以安全生产建设为基础,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产品升级、科技创新,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我们携手新华指数项目登陆博鳌论坛,由国家队背书文水钢模,不断提升“文水钢模”品牌影响力。
我们在推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上求突破。以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做强“链主”企业为依托,打造了晋能科技、吕梁建龙等6户省级产业链“链主”“链核”企业和山西新大象、吕梁野山坡等6户市级985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同时,实施“一链一策”精细化、精准化补链强链,运用“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模式,开展长板招商,选优补齐产业链优质项目,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我们在打造产业发展“阵地平台”上做文章。主要是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形成百金堡、桑村、东庄、南安“四大园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日益显现。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推行运管分离,组建开发公司,由“政府运营型”向“企业服务型”转变,“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落实,“办事不出区”成为常态,集成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215项授权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打造晋能科技、吕梁建龙“双十亿”外贸龙头企业;滚动实施“三个一批”,依托优势产业基础,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服务,吸引企业入园。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两手齐抓,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水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谢谢大家!
央广网: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请介绍下文水是如何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文水县政府副县长 宋国刚:
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县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我们把一口新鲜空气当作最普惠的民生。坚持治污、控煤、管车、降尘、禁烧多措并举,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从2020年的7.47下降为2024年的5.0,改善33.06%,PM2.5从69微克/立方米下降为41微克/立方米,改善40.58%。先后实施三期农村集中供热项目,覆盖9个乡镇94个村8.3万户群众。吕梁建龙、国金电力等8户涉气重点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对6户砖瓦、26户化工、61户铸造、81户钢模进行系统整治提升改造。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410户餐饮单位安装运行油烟净化设备。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93%。科学调度洒水、湿扫、喷雾,全天候给城市“搓泥洗脸”,县域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改善。
我们把“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当作打赢水污染防治翻身仗的主战场。实施总投资16亿元七大工程,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条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分步治理92个村252处黑臭水体,将以往脏乱差的“臭水坑”整治成整洁干净的“风景线”,超17万群众受益。引进北京誉铧投资2.8亿元牛粪加工生物质燃料项目,投运8个畜禽粪污收集处置站,配备41台清洁型吸粪车,形成“统一收集+密闭转运+终端消纳”的收集处置体系,困扰多年的畜禽粪污处置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投资0.9亿元实现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投资0.6亿元实施刘胡兰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资1.2亿元建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投资0.5亿元建成杭城污水处理厂,城乡生活污水和重点区域工业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开展“河湖大体检”,64个排污口进行“一口一策”监管。河流沿岸布设监控点514个,66户涉水企业全部纳入监控平台。
我们把生态修复当作守护绿水青山的有力举措。按照“一坑一策,修复利用”的思路,采取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投入、争取上级资金等多种融资模式,持续修复历史形成的31个砂坑,完成治理6040亩,持续为大地披绿疗伤。开展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建设美丽河湖,投资4.7亿元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文水段生态治理工程,投资2.94亿元实施两期文峪河综合整治工程,投资7000万元实施磁窑河生态治理工程,再现了岸绿、水清、河畅、景美的生态底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厚植绿色家底,让文水人民享有更多更好的生态福祉。
谢谢大家!
红星新闻山西频道:
民以食为天。我们关注到文水县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请问文水在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文水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成坚:
感谢您对文水食品安全的关注。文水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同时也是食品大县。目前,我县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5518户。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荣获“山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我们“零容忍”打击违法行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持续开展以打击私屠滥宰、制假售假为主线的“双打”行动,近三年累计查办各类食品安全相关案件350余件,刑事打击68人,形成了强大震慑,基本遏制了问题乱象,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我们“全行业”规范食品管理。坚持“疏堵结合、规范提升、以奖代补”,打造12户食品小作坊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有效促进整体食品生产标准提升。目前全县200家食品企业、135户食品作坊,逐步进入规范化经营轨道,食品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我们“信息化”赋能日常监管。先后投入340余万元,实施“天眼工程”,在全县食品生产企业安装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做到“关键环节可控”,全方位构建从生产到餐桌的零死角监督。在全县校园食堂内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控+实时抓拍+及时预警”,保障1.88万名师生饮食安全。
我们“靶向式”开展检测防控。综合运用“食品快速检测+定向监测抽检+常规抽样检测”,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建成5个基层监管中队及经营主体快检室,累计完成抽样检测1.27万批次。开展以肉制品添加剂、防腐剂、重金属含量为重点的专项“靶向检测”,全链条构筑食安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力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推动文水从“食品安全县”向“食品强县”持续迈进,着力打造强县富民的食品特色支柱产业。
谢谢大家!
吕梁日报:
文水是革命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请问文水在传承红色基因、挖掘历史底蕴、打造文旅名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水县政府副县长 张雪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文水是山西中部的一颗文化明珠,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孕育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代女英雄刘胡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等历史人物。近年来,我县紧握革命英雄刘胡兰、千古女帝武则天、生态绿境苍儿会这三张文旅“金名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着力讲好红色故事。大力弘扬刘胡兰精神,刘胡兰纪念馆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资4.3亿元建设刘胡兰纪念馆旅游公路,投资2亿元打造省内一流研学旅培训基地“刘胡兰实训基地”。精心创排一批“刘胡兰”主题文艺作品,让“红色文水”深入人心。同时,积极推动康家堡红色文化基地创建,拓展红色阵地,弘扬红色文化。
二是着力挖掘历史底蕴。积极推动则天纪念馆3A景区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则天故事,规划设计武则天文化产业园,让更多游客感受千古女帝的传奇与恢弘历史。同时,加大文保力度,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累计完成48处县级文保单位“两线”划定,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92处,修缮维护狄青庙、慈云寺、孙谦纪念馆等历史建筑,守好文物底色,弘扬历史风采。
三是统筹促进文旅融合。依托优渥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积淀,谋划苍儿会旅游公路、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工程建设,推动苍儿会生态景区创建全省文旅康养示范区和子夏山旅游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2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依托乡土文化,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推进丽彬文化园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提升地域民俗、美食、文化品牌。
文更善、水更美,善在历史悠久,美在人杰地灵。下一步,文水县将依托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充分释放“文旅+”的发展活力,诚邀各界朋友、广大游客走进文水、了解文水、爱上文水。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凤昌:
感谢文水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