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杭州5月10日电(赵阳)“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数字技术与传统铸造工艺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5月9日至11日,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期间“‘晋品扬帆 指数领航’山西指数矩阵企业产品超级发布会” 盛大启幕,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钢模协会筹备组组长赵志昌自信登场,向海内外嘉宾热情推介文水钢模产业。
他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讲述着文水钢模产业在数字技术奔涌的时代浪潮中,传统制造业破茧重生的蜕变故事,描绘着智能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宏伟战略,在他的热情推介下,“文水钢模” 这一承载着无数文水铁艺匠人智慧与汗水的地域品牌,在世界品牌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声名远扬,吸引着全球市场的关注。
把握时代机遇,锚定转型方向
走进文水县德通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数控激光切割机正以优雅的姿态舞动。射线如灵动的画笔,在2厘米厚的钢板上勾勒出精准的线条,电光闪烁,火花飞溅,一条完美的弧形切割线瞬间将钢板一分为二。相较于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等传统工艺,数控激光切割机的定位精度达到了惊人的0.02毫米,切割精度从过去的2毫米锐减至0.5毫米。不仅如此,工作效率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切割速度从每分钟5-6米提升至15米。高精度、无毛刺、严拼缝的工艺优势,直接省去了“铣边”工序,为后续的刮刺打磨、拼装焊接节省了10%的工时,更带来了30%的产能提升,让企业效益节节攀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文水县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钢模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坚持 “一企一策”,以数字化带动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让数字技术成为产业迭代的“新引擎”。
“过去按吨卖,现在按套卖”,文水县金达钢模板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卞磊介绍说,模板、箱梁、T梁已属于初级产品,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智能装备。因直接关系到工人安全、施工效率,业主单位很看重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含量,业主也更乐意为此掏钱买单。
金达钢模板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墩液压智能爬模”是专门用于高架桥墩混凝土浇筑的一款智能工程装备,解决了传统吊装作业超过40米后危险系数暴涨的风险隐患。“爬模”目前已在国内某高速公路90米桥墩的筑造施工中成功运用,不需要借助塔吊,完全实现智能爬升,具有安全性能好、浇筑标准精确、施工效率高的特性。传统吊装每天提升0.8米,90米高桥墩需要4个月才能完工,而智能“爬模”每天提升1.5米,工期可缩短至2个月完工,满足了中国基建的速度需求。这款设备在去年还落地阿尔及利亚等海外市场,受到海外用户青睐。
每一次跨越,都闪耀着数字技术的光芒。隧道二衬自动台车、汽车风洞实验室高平整度组合模等一系列定制型智能化装备的相继问世,正是产业迭代升级的生动缩影。从业者不再单纯局限于赚取加工费,而是向重资产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大步迈进。
多方协同共进,破解转型难题
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从“不愿转”到“怎么转”,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文水钢模制造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觉醒。
文水县精致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与南方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新型施工方案落地可行性实验,运用电脑三维模拟演算技术,双方联合攻关,实现了工程技术方面的突破。高铁两个墩柱之间的标准梁为32米,架梁施工时过去每隔6米就需要一根钢立柱支撑,一梁需要6根钢立柱,如今电脑模拟演算实验发现,仅需2根钢立柱就可满足力学和结构的需求,随之可节省时间、成本和空间,尤其节约了4根钢立柱施工时地基处理的一大笔“措施费”,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尽管钢模板行业的整体制造水平已经显著提升,但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生产设备落后和制造工艺陈旧的问题。行业内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导致激烈的低价竞争,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短期需求减少、竞争加大的局面,未来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佳、生产工艺陈旧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而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卓越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体系的路桥施工装备制造企业,则将在市场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文水县深谙产业发展规律,按照“从易到难、由点及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的策略,推动产业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集群抱团前行,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转型浪潮,擦亮 “有钢模就有文水造” 的金字招牌。
数据显示,目前文水县钢结构钢模板企业超过100户,总产能约45.6万吨,工业产值贡献率2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占16.4亿元。近3年文水钢模行业技改投资逐年上调,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发费用占企业产值的5%-8%,转型后企业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钢模产业中孕育出的路桥施工专用装备正迈向标准化、定制化与智能化并重的全新阶段。
在政策层面,文水县工信和科技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将在创新场景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据共享与安全等方面强化政策供给,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通过细化稳固传统制造业的政策举措,加强要素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强化标准执行,支持企业聚焦基础领域开展创新,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智能转型。
深化融合创新,擘画发展蓝图
当前,文水县钢模产业已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从标准型钢模板到异型钢模板,再到智能装备制造,一应俱全。全县100余家钢模企业,年产能45万吨,年产值28亿元,近2万从业者共同铸就了文水钢模产业的辉煌。如今,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了以钢桥、钢梁、钢箱制造为主的特色重资产制造群体。
40多年来,文水县钢模制造企业坚守实业报国初心,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深耕细作,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方式升级,还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成为文水钢模企业家们的发展共识。
当地政府鼓励引导企业善鉴善思,企业之间互相“取经问道”,学习借鉴先进标杆企业数字化转型先进理念、经验做法,找到契合自身的方向。通过参加展会、网络营销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7年,文水钢模行业重点企业将完成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积极争取参与钢结构钢模板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修订。
当数字技术的光芒照亮文水钢模产业的发展之路,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孕育着新的奇迹。从传统制造迈向数字智造,随着各项举措的持续推进,一个更具竞争力、创新力的钢模产业集群,正在书写产业升级的新篇章,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速迈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着独特的“文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