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内,各种生化污水处理池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污水处理作业,而在3公里外的文水县扶农生物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设备轰鸣,一袋袋用牛粪制成的生物制燃料不断产出。曾经困扰当地养殖户、威胁水质安全的牛粪处理大难题,如今都迎刃而解。

“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除了养殖业集中外,还有二三十家酒企、二十多家豆腐坊,还会产生工业污水。”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文水分局执法队中队长李鹏浩说。

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粪污处理粗放的问题。文水县采取沿河划定禁养区、扩容改建污水处理厂、引进生物科技企业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为一泓清水入黄河筑起安全生态防线。

文水县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是“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项目,负责处理刘胡兰镇保贤村、大象村等四个村子的污水。因原厂设计处理能力有限,汛期时初期雨水裹挟着街道上的粪水常常外溢至附近河道,造成水污染。2024年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改造,增加了1.5万方调蓄能力,能有效收集汛期时的各方污水,日均处理污水规模达1万立方,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Ⅳ类以上。

文水县的肉牛养殖产业主要分布在靠近汾河的刘胡兰镇、南安镇和南庄镇三个乡镇,肉牛量占全县80%以上,粪污治理如果跟不上,直接影响的就是汾河水质。为此,文水县引进了扶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建11座畜禽粪污中转处置站及2座粪污深加工处理中心,统一将粪污进行收集、清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工处理成热值3000卡的生物质燃料和有机肥,并将其列入“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治理养殖粪污问题。实现粪污的源头“拦截”,全年可处理固体粪污150万吨,相当于标煤12.8万吨,年产值1.5亿元。让“污染源”华丽转身变成“绿色燃料”。

治支流清源浊,护碧水汇黄河。经过系统治理,文峪河、磁窑河文水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2024年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

截止7月底,吕梁市36个“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已全部开工,26个完工并投入运行。吕梁市9条河流15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