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磁窑河文水段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两岸草木葱茏,新栽的2300多株油松、侧柏幼苗茁壮成长;河中芦苇摇曳,野鸭自在畅游,澄澈的河水中,河底石子的模样清晰可见。

谁能想到,往昔这里因承接20个村庄的耕地退水与畜禽养殖废水,河水常年黑臭,沦为排污通道。如今的美丽蜕变,背后是文水县一系列铁腕治污举措的有力推动。

“一泓清水入黄河”,这不仅是一句响亮口号,更是文水县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是市委20件大事要事里的关键任务。文水县聚焦汾河流域农村水环境治理、磁窑河沿岸黑臭水体治理,双管齐下,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磁窑河(文水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总工程师薛健,从小听着祖辈讲述磁窑河清澈故事长大,可映入他眼帘的却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景象。让磁窑河重焕生机,成了他心底的执念。

2024年项目启动,他第一个报名“参战”。面对乡亲们对铺设排污管道施工的疑惑,薛健一家家走访,一遍遍解释,摆事实、讲道理,靠着耐心与真诚赢得理解。他和团队全力奋战,仅用一年多,铺设近40公里地下管网,建成9座泵站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水分流处理。为拦住春季浇灌废水入河,他们更是自我加压,将工期提前半年多,让磁窑河重获清澈。

黑臭坑塘治理,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从2023年起,文水县对91个行政村涉及的212个坑塘展开整治。采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后期维护”的方案,清理淤泥垃圾、修建护坡、截污沟渠,增设防护网、提升泵站等。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解决农村雨水排放难题,恢复坑塘排涝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曾经的黑臭坑塘,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新景观。”文水县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贾明民介绍说。

在治理坑塘同时,文水县加快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刘胡兰镇第二污水处理厂于2023年动工,随着竣工日期的临近,技术人员正在抓紧进行系统调试。该厂辐射周边13个村庄,承担两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上游企业、屠宰场废水等处理任务,日处理规模达2000立方米。

“投产后将极大缓解汾河沿线污染问题,预计近期将正常运行排放。”文水县刘胡兰镇第二污水处理厂经理樊世贤说。

近年来,文水县多点发力,一体推进农村黑臭坑塘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同步推动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文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污水办主任安春林介绍说,自2023年起,新建两座、技改一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20多个村,还修建19个农村粪污收集池,已全部投入使用。这些项目解决汾河和磁窑河沿线20多个村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排放问题,改善沿线水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文水县,正以坚定决心、有力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添砖加瓦,向着“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目标大步迈进,让母亲河重现往日清澈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