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吕梁市政府 繁体中文 |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热点查询:文水文水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县政府办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111423LL00100/2024-57486 发文字号文政办发〔2024〕25号
发文机关文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时间2024-08-06
标题关于印发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文政办发〔2024〕25号

文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文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4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山西省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2023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近年来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依靠广大基层群众。

二、2023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23年,我县经历了多轮强降水天气,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严峻,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决策部署,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动谋划、真抓实干。汛期,全县积极应对“杜苏芮台风”,紧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并对高风险隐患点的群众进行了紧急避险转移。全年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

三、2024年度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我县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共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威胁人员1400人,威胁财产8686.90万元。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分布在边山乡镇,其中凤城镇21处、开栅镇27处(含苍儿会7处)、孝义镇3处、马西乡6处。

按隐患点类型划分:崩塌21处、滑坡8处、泥石流17处、地裂缝11处。

按规模等级划分:中型4处,小型53处。

按险情等级划分:中型6处,小型51处。

我县全境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结果,结合全县环境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将全县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总面积约116.47km²,占全县面积的10.94%;中易发区总面积约99.06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9.31%;低易发区总面积约848.87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79.75%。边山地区地质灾害分布相对集中,以松散黄土形成的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的基本形势短时期内仍难以扭转。

(二)全县降水趋势预测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气温偏高且波动较大,降水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截止5月27日,我县平均气温8.3℃,较历年同期6.3℃,偏高2℃;累计降水量111.1mm,较历年同期69.2mm,偏多41.9mm。

根据省、市气象部门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天气气候特征分析,预计今年汛期我县气候状况整体偏差,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局地强对流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预计,我县汛期累计降水量约290-380mm,较历年同期偏多2成左右。

(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情况

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公路等大型项目建设,以及切坡、填沟造地等人类工程活动极易形成高陡边坡,从而引发崩塌或滑坡地质灾害,需高度重视,加强防范。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综合各种因素,初步预测2024年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可能会增多。集镇及农村人口密集区如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四、202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一)凤城镇任家坡小组、南峪口村、土堂社区、章多社区、沟口村、庄头小组、牛家沟小组、吕家山小组,马西乡神堂村,开栅镇北徐村等边山地区,因长期开山采石,山体和植被遭到破坏,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

(二)开栅镇开栅村北山坡曾发生过滑坡,现在该滑坡体已治理,但此滑坡体周边仍存在滑坡隐患。若汛期遇大雨极易再次造成大的滑坡地质灾害。苍儿会部分村庄也存在潜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G20青银高速公路靠近山区沿线、旅游公路沿线、文峪河水库、神堂水库、虎喊沟水库等是地质灾害的重要预防地段。特别是旅游公路武家坡段和G241国道北峪口一带,目前山体仍不稳定,需要重点监测。

(四)各类矿山企业及周边地区,重点预防因修建公路造成的山体结构破坏以及矿山工业场地建设对自身安全造成的威胁;特别是河流沟谷沿线的矿山,要预防废弃矿渣堆放引发泥石流。

(五)高陡边坡下的村镇、学校、居民点、工矿生活生产区等,应重点防范冻融期和汛期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五、202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和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结合全年气候变化,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冰雪冻融期(3-5月),这一时期内气温逐渐升高,土体解冻,受土体冻融及地下水作用,极易发生坡体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

二是主汛期(6-9月),地质灾害发生受降雨影响明显,尤其是7月,为最近几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最多的月份,是重点中的重点。主汛期降雨时间较长并可能伴随多次连续大暴雨,各类地质灾害明显增多,尤其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表现出较强的同发性和滞后性。

其它时期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六、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科学部署防治工作

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结合降水趋势、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及地震等情况,定期、及时组织进行趋势会商,分析预测灾情险情和重点防治方向,周密部署防治工作。

(二)切实抓住重点环节

一要紧盯重要节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汛期两个重要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好隐患排查,加强督促检查,压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责任。

二要加强预警预报。县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做好协作联动,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并进一步扩大预警预报覆盖面和影响范围,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

三要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备足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应急出动、巡查排查和监测防范车辆。在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政府要安排专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强化临灾处置能力。在汛期“七下八上”重点时段,要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驻县进村,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技术服务。

(三)全面做好群测群防

各乡镇要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每个隐患点要选择长期在村居住且工作积极的人员担任监测人,督促监测人做好日常巡查以及监测记录。同时,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为隐患点监测员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强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的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四)强化高陡边坡隐患排查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队伍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排查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移民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始终把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作为隐患排查的重点。排查要坚决做到全覆盖、全方位、不留死角,查清安全风险,摸清隐患底数,圈定重点防范区。同时,要把切坡建房安全隐患作为重点,密切关注高陡边坡附近建筑物、街区排水系统情况,防止将水直接排入地下及边坡中。对已经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要坚决防止住户“回流”和临时使用。对于切坡建房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责令建设单位及时进行工程治理或针对性的开展排危除险,切实消除隐患威胁。对排查发现的隐患,确需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的,由乡镇提出申请,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审核后进行申报。

(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力度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中国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10.13”国际减灾日等时机,通过发放科普读物、宣传手册,张贴宣传图册,刷写标语口号等形式。同时,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利用电视台和广播等媒介播放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片,加大宣传频率,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深入隐患点向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全方位培训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进行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和履职尽责能力。加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力度,努力提高政府和部门的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干部群众对防灾应急预案的认知程度,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熟知避灾地点,实现面临险情时能够有序、有效撤离的目标。

(六)稳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根据《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山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聚焦“隐患在哪里”,明确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区划。要充分利用最新调查成果,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和风险源头管控,为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全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发挥工程措施防灾减灾效益,对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高危隐患点,要加大应急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力度,切实消除灾害威胁。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政治担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及早对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各乡镇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彻全年,做好重点时期的隐患排查,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明白卡》和《工作明白卡》,落实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对隐患点实施日常监测责任,协助开展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工作。各村委具体组织区域内隐患的日常监测、记录和上报,并做好应急防范和自救互救等工作。

(二)严格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地质灾害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严格按照职责做好工作。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发改、教体、工科、民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卫健、文旅、应急、能源等行业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做好各自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督促工程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防灾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防灾责任和防治措施层层落实到位。

各有关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治理措施,对所属建设场地范围内地质灾害实行动态监测。

(三)加大经费投入,落实防灾工作

逐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隐患调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及所必需的交通、通讯及应急物资的储备。严格落实《关于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专业优势,逐步解决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少、防治能力弱、业务基础薄弱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四)坚持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

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值班值守制度,汛期,带班领导、值班人员要保持24小时在岗和通信畅通,应急队伍要时刻保持足够人员在岗,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本地。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规定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

速报时间: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事发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乡镇、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乡镇或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县政府或领导组办公室书面报告。紧急情况时,可先通过电话报告。乡镇或单位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再次报告详细情况。

速报内容: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议。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报告突发地质灾害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首次报告时可以先简要报告,并做好续报,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文字解读】文水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文水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视频解读】文水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文水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