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文水县202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通知
文政函〔2025〕18号
文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文水县202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文水县人民政府
2025年11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水县202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发〔2025〕20号)文件精神,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水资源配置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依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文水县“十四五”期间水资源配置指标如下:
(一)水资源配置总量
根据吕梁市水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各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通知》(吕水水资〔2022〕388号),“十四五”期间文水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2160万立方米/年,其中非常规水最小利用量700万立方米/年。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吕梁市黄河干支流耗水指标细化方案的通知》(吕政办函〔2022〕21号),下达“十四五”文水县黄河支流耗水指标为5300万立方米/年。地表水耗水率0.8,地表水指标为6625万立方米/年。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函〔2024〕123号),下达2030年文水县地下水管控指标为3571万立方米/年。
表1 水资源配置总量 单位:万立方米
“十四五”配置总量 | 地表水指标 | 地下水指标 | 再生水指标 | 备注 |
12160 | 6625 | 3571 | 1964 | 地表水耗水率0.8 |
(二)水资源实际利用情况
近三年,文水县指标占用量已超出管控指标,其中黄河支流地表水、地下水取水指标已无剩余空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表2 文水县用水总指标使用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立方米
年份 | “十四五”用水量 | 年报用水总量 | 可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 备注 | ||
批复量 | 已有存量 | 指标占用量 | 可利用总指标 | |||
2022 | 12160 | 2408 | 9850 | 12258 | -98 | |
2023 | 12160 | 6797 | 7028 | 13825 | -1665 | |
2024 | 12160 | 6797 | 6952 | 13749 | -1589 | |
二、202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科学规划人口分布、城市布局与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配置目标
通过实施文水县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查清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系统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水生态面临的挑战,将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治理问题置于优先位置,从战略高度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次配置以文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为基础,以提升生活、生产用水效率与效益为核心目标,以实现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水支撑和水保障。
(三)优化配置原则
为保障文水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稳定可靠的水资源支撑体系,按照“优先利用再生水、用足黄河支流水、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的总体原则,重新优化各类水源的供水对象,再生水重点保障工业企业用水需求,区域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严格控制并减少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具体原则如下:
1.减小农业用水量
当前全县农业用水量偏大,尤其是耕地亩均用水量远超合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利用效率,通过技术改造与管理优化,降低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取水量。
2.加大再生水利用量
文水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3万立方米左右,全年约可处理生活污水1100万立方米。其他污水处理厂也逐步投入运营,能够提供再生水。通过积极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提高再生水利用量,优先将再生水用于解决高耗水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缓解常规水源供水压力。
3.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
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优先支持对象,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其研发生产环节对水质、水量稳定性要求高,且单位产值耗水低、用水效率高,优先保障其用水需求,能以更少水资源消耗撬动更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4.实施取水许可动态管理
实施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对实际用水量远小于许可水量用水户的取水许可量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核减不合理取水许可水量,解决区域取水许可批多用少问题,释放取水指标。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成果
(一)农业用水总量
近年来文水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灌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农田雨情、墒情及灌区水情动态,科学安排水量流量。全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举措,有效降低了亩均灌溉量,推动农业生产向节水高效方向发展。截止2025年5月全县实施高标准面积31.29万亩,滴灌浇地约5万余亩。
全县农业灌溉面积50.44万亩,其中:玉米面积42.74万亩,蔬菜5万亩,果树2.7万亩。水资源优化配置后农业用水总量由原9748.51万立方米减少到7409.48万立方米(包含畜禽用水247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327.09万立方米,地表水5082.39万立方米。
(二)工业用水总量
全县工业供水批复总量942.126万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231.742万立方米/年,地下水254.574万立方米/年,再生水455.81万立方米/年。
2024年全县工业实际用水总量为484.392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9.473万立方米,地下水68.4139万立方米,再生水156.5058立方米。
由于工业产业存在周期性,故本次优化配置对现有工业生产企业用水进行合理的少量核减,根据近年来工业企业用水量情况,地表水核减29.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核减54.802万立方米/年,再生水核减40万立方米/年,核减后工业供水总量817.924万立方米/年。
表3 工业用水量 单位:万立方米
水源类型 | 核减前批复总量 | 核减后批复总量 | 备注 |
地下水 | 254.574 | 199.772 | 核减54.802 |
地表水 | 231.742 | 202.342 | 核减29.4 |
非常规水源 | 455.81 | 415.81 | 核减40 |
总计 | 942.126 | 817.924 |
(三)生活用水总量
2024年全县实际生活用水总量80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1.74万立方米,地下水461.26万立方米。2025年全县人口暂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生活用水保持不变。
(四)生态用水总量
2024年全县实际河湖补水总量95.3万立方米,批复许可量147.5万立方米/年。2025年文水县生态环境暂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生态用水保持不变。
我县“十五五”期间水资源分配,参照2025年水资源配置方案执行。
四、水资源管控措施
(一)落实“四水四定”严守用水红线。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标尺,根据水资源禀赋划定农业、工业建设规模,避免超水资源承载力规划建设;严控高耗水产业准入,推动传统产业节水改造,对突破用水红线的企业实行限产或退出,切实将水资源约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刚性支撑。
(二)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依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核定各行业取水指标,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实行取水总量上限管理,坚决遏制无序取水行为。
(三)推进用水效率提升与循环利用。针对工业、农业、生活三大用水领域实施差异化节水措施。工业领域推广节水生产工艺与设备,强制高耗水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推动企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农业领域加快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普及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农田灌溉水浪费;生活领域推广节水型器具,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修复,倡导居民养成节水习惯。
(四)构建智能监测体系与动态调控。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覆盖取水、输水、用水、排水全流程的水资源智能监测网络,实时采集水量、水质、水位等关键数据,实现水资源动态监测与精准计量。根据水资源供需变化、气象水文条件等因素,科学制定水资源调配方案,对水资源进行动态调控,提升水资源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统一协调、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水利、生态环境、发改等部门职能,形成规划编制、调度执行、监督考核的闭环管理。配齐专业人员与技术装备,确保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坚持树立“量水而行”发展理念,优化配水实现优水优用。
始终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 “总量控制、强度控制” 双控管理与用途管制,推进水资源全域化配置。统筹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城镇污水处理再生水、矿井水、雨洪水等多种水源,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 “优水优用、梯次利用”。
(三)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规范计划用水管理。
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及节水评价制度,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先决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以生活用水为主的中小企业、少量生产用水的小作坊和小型养殖业取水可包含在所在村的取水许可中)。
(四)坚持总量控制,实施取水许可动态管理。
对工业用水户和农村生活用水实际用水量远小于许可水量用水户的取水许可量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核减不合理取水许可水量,解决取水许可批多用少问题,动态调整取水指标,确保我县社会经济各行业取用水更科学、更精准、更节约,更有后劲。

